APP
消息及时反馈,找工作速度更快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小程序
找工作更方便
手机站
手机求职更方便

您当前所在位置:职场资讯 >你所知道的职场能“腹黑”到什么程度?

你所知道的职场能“腹黑”到什么程度?

发布时间:2018-01-18

来源:

  都说职场如战场,其实,职场也如戏场,有的时候看似其乐融融的办公室,其实暗藏“杀机”。在这个遍地戏精的年代,你身边没有几个戏精,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在办公室上过班。所以,只有提高思维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更好的保护到自己。

  作者:张大志


  \“错不在我症”人人有\

  问题发生的时候,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各方都认为错不在自己,要么是对方的问题,要么是别的什么问题。

  案例:

  某高科技企业HRLucy组织公司在北大的校园宣讲会,公司总裁Ray前往发言。

  400人的大教室里,坐着20几位同学……

  当天晚上,Ray找到Lucy沟通。

  Ray:“今天人这么少,原因是?”

  Lucy:“我也不知道啊!校园助理不给力,我还亲自去食堂发了传单;标语也贴了,我还跟校保安费了不少口舌;场地费也提前交了,学校老师也答应配合!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不是我的问题。”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做的都做了,可是效果不好。你付出了努力,老板对结果不满意。

  重点是接下来怎么办!


  \追责开除及其他\

  对待不理想的结果或者工作失误会有两种态度,其一是找借口,反正不是我的错;其二是,找出责任人,加以惩罚,以儆效尤。

  笔者最近的管理研究发现,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缺陷,找借口固然不能解决问题,惩罚责任人所起到的警示效果也很有限。下次类似问题仍然会出现,所以有些企业在管理中总是犯同样错误。

  其实,归根到底是面对错误的态度,要么看成是“问题”,要么看成是“改进”的机会。

  如果看成是“问题”,那么有些领导者认为找到责任人,然后问责,再严重就开除,一并被**和被带走的还有组织应该吸取的经验。但往往是,企业支付了成本,却没有形成有效积累。比如:《演员的诞生》节目“袁立事件”中辞职的小导演,她的失败经验多半不会被蔚蓝台当成借鉴的案例,而是应该被忘记的污点,直到问题再次出现。

  而如果把错误看成是“改进的机会”,那么组织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不以追责为目的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发生的原因与相应对策。在这方面航空界的做法可以做为参考,每个飞机上都有个不能被破坏的飞行记录仪,俗称黑匣子。一旦出现问题,独立事故调查员会开展调查并出具报告,失误之后会被公示,所有航空公司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正因如此,航空事故的发生率一直在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航空业对待失败的态度:看成是发现问题的机会。


  \启示:理解对方并不是一句空话\

  回到开始时的案例。

  如果Ray大发脾气,以工作不合格为由扣Lucy绩效工资或者干脆开除,当然可以让心情好一点,只是接下来的校园招聘仍然会重复低水平建设,此类事件也难以避免。这种事情每天都在不同的公司上演。

  真实情况是,Ray没有采取追责策略,而是请Lucy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以及之后如何不再出现类似问题。

  Ray以平和的口气开启了双方的对话,“我知道你最近招聘压力很大,这次北大宣讲来的人不多也未必是坏事,公司更愿意吸引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如果再办一次,比如下个月咱们在清华办一场,你觉得有哪些办法能吸引更多适合的同学来听?”

  “……”

  站在对方角度理解问题,并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个月的清华招聘会,来自北京各大院校的同学齐聚一堂聆听了老板Ray的精彩分享。

  以上都是笔者的亲身经历。

  总之,事情发生之后,简单地说“错不在我”其实是一种逃避,因为只需要说出这个“魔法句子”,我们就不再需要做任何改变,不需要再反思,不需要进步,因为我始终相信自身是完美的。

  只是市场未必相信这个,反复犯错的企业会被淘汰,不能吸取经验的员工则总是处于四处碰壁的状态还不知道问题在哪儿。

  也许错误真的不在我,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