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职场资讯 >九成多大学生吐槽:学校的就业指导太晚!
发布时间:2018-04-25
来源:中青在线
主播君的话
又快到毕业季了,很多大学生会遭遇求职迷茫。虽说一些学校也会开展就业指导,可是几堂职业规划理论课,或者临时开展一次就业宣讲,对大学生就业会有多少帮助?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薄弱、形式和内容单一、活动数量少……就业指导问题重重,到底该怎样开展才有效?
日前,一项针对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52.6%的受访大学生建议高校就业指导面向各年级的学生;51.2%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与形式。
临时指导有没有用?
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帮助多集中在毕业前,而在平时缺乏实习、职业规划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这导致有的学生毕业找工作临时抱佛脚,面临就业难题。
中国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刘若雨(化名)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我觉得学校应该从大一大二就开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习”。
白娟毕业于浙江省某高校,她认为,“高校从大二开始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面试培训,帮助学生尽早准备和练习,以应对求职时对多种能力的要求和考核。”
调查中,52.6%的受访大学生建议高校就业指导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老师郭琴认为,就业指导活动不能都集中在毕业前,“我校在学校通选课之外开设‘职业发展第二课堂’系列沙龙活动,举办各种就业指导活动,吸引低年级同学积极参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了起来,另一方面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和相关能力。”
大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指导?
调查显示,76.1%的受访大学生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满意,23.9%的受访大学生不太满意。受访大学生参加的就业指导活动主要有:
在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中发现,92.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受访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几种问题:
尤薇(化名),就读于厦门大学。她所在的学院有微信群和公众号,平时会发布一些实习或宣讲会、招聘会的信息。“学院还会请已经找到好工作的学生来做经验分享,请一些老师讲解职场礼仪,免费为学生提供证件照。”尤薇说,在厦门的实习机会不是很多,这些实习信息对她来说很有帮助。但是这些活动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不知道,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尤薇希望学校让班长或者学习委员帮忙转发就业指导活动信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同时对实习和宣讲会信息做分类,方便学生查找。
陈云(化名)毕业于西安市某高校,她就读的学校有就业指导课,但主要是理论课。“课程中会要求学生写职业规划,有日常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也会有就业指导分析和个人简历制作指导,但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却很少。而且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按照一本固定教材讲。对我来说,这门课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陈云说, “我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的比较有用的就业指导活动,是毕业的直系学长返校开展的宣讲活动,他们会提供所在公司的实习岗位和留用机会。我希望学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去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机会,寒暑假也可以带学生参观各种类型企业,了解不同行业情况,减少学生择业迷茫或盲目面试浪费时间精力的现象。
白娟
“我觉得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就业推荐太少。我学的影视后期这个专业,女生找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公司要求入职后3年内不能结婚,结婚后2年内不能要孩子。我希望学校能给就业困难的学生在大三、大四时多提供实习机会,这样他们在毕业找工作时,因为有了工作基础,公司要求能放宽一些”,“同时希望创新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实习就业研讨会,组织相近专业的学生开展实习、面试、求职经历交流分享会,这对学生来说更实用和有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
“希望学校能多组织模拟面试培训,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开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面试。并且能为学生提供求职季的心理辅导,毕业找工作的这段时间压力大,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刘若雨
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老师郭琴
首先要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业、目标岗位是什么、在几年之内达到自己的目标等。
其次,要有能力训练,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求职知识,比如说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以及面试技巧、职场社交、职场礼仪等知识。
第三,要给学生们建立可以与求职成功的师兄师姐们交流的平台,比如微信群、沙龙等等。第四,要有求职信息服务,比如说兼职、实习信息的推送等。
针对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发现自身专业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缺乏竞争优势的问题,郭琴表示,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更开放的眼光来看待职场。
“一个专业对应的不是只有一种单位类型或一种职业。应该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挖掘自己的能量,找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习阶段了解用人单位需求,让学生尽早在学业和职业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对单位、对职业越了解,信息越多,就越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职场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