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职场资讯 >90后辞职回乡打铁锅 盘活家乡老手艺
发布时间:2018-03-22
来源:中青在线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田欢最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忙。白天去铁匠铺看师傅们的工作进度、钻研新的器形,晚上回来还要填写上百张的快递单。“现在累的躺哪儿都能睡一会儿”田欢说。
今年27岁的田欢毕业于湖北城建学院,他在2014年辞去在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利川学习传统打铁技艺,并将传统打铁技艺进行改良制作手工铁锅,甚至于茶具花器。如今,田欢的铁匠铺“铁娃公社”年售铁锅3000余口,年净利润30余万,还吸引了10余名家乡在外务工青年返乡学习打铁技术。
猩红的火花 从童年照进成年
“我的曾祖父是我们当地一个有名的铁匠,村里从事打铁行当的人多半是他的徒弟。每天放学之后,我就在铁匠铺子里玩。”田欢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人,他的祖父、曾祖父都是铁匠。田欢从小就在铁匠铺子里玩,在铁匠一锤锤的敲击声中长大。打铁时红色的火光、灼人的温度、四溅的火花都深刻地印在了田欢的脑海中。
都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田家长辈在田欢小时候就叮嘱他:“要好好读书啊,长大不要做我们这行。”长大后的田欢并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他考上了湖北城建学院环艺设计专业,成了家里甚至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毕业后的田欢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房产销售的工作,月收入过万,日子过的很不错。但是不久之后,田欢发现这样的生活“每天很枯燥也很无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在一次外出看展览的时候,田欢意外在展柜里看到一组日本铁锅,他惊诧于铁锅高昂的价格,同时也想到了家乡的打铁技艺。在田欢的家乡利川市丰乐村,打铁技艺远近闻名,但是仍处于打农具的阶段,并且随着务农人员的减少和现代化器械的出现,打铁的技术正在不断湮没。田欢心想:难道家乡的打铁技术就做不出这样的东西吗?
像是牛顿被苹果砸中一般,田欢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没有丝毫犹豫,瞒着父母回到了家乡。“我刚回来的时候父母几个月不跟我说话。”初回家乡的田欢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因害怕与父母起争执,他总是在铁匠铺待到很晚才敢回家。
隔行如隔山 打铁锅的日子不好过
打铁一般包含选料、切铁、取样、开班、烧火、捶打、成型、淬火等十来个步骤,整个过程去捶打上千次,且每一个步骤的背后都依靠着积年累月的实践经验。田欢虽自幼看着打铁长大,可是半点没接触过真正的打铁,学起来自然是要很吃苦头的。
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打铁技术,田欢在铁匠铺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打铁的环境恶劣,空间狭窄,火炉铁锅相对而立,温度奇高,夏天身上的衣服可以拧出水来,冬天可以直接赤膊。田欢不喊苦也不喊累,叮叮哐哐六七个小时打出一口又一口的锅。每打一口锅田欢都赶紧拿给给师傅看,让师傅评价和点拨。田欢也曾有过意志松懈想要放弃的时候,但是想着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的情况咬咬牙也就过了。俗话说“三年烧火,五年打铁,八年出师”,在田欢的孜孜学习下,两年后的田欢已经可以熟练掌握打铁的十来个工序,打出自己的铁器。2016年,田欢开了属于自己的铁匠铺——铁娃公社。
学会打铁的田欢仍没忘记自己打造“中华好铁锅”的梦想。为了做出“中华好铁锅”,田欢和师傅们一起摸索了3年,期间拜访了国内多家制锅工厂,又经过无数的实验和失败,田欢终于和师傅们造出了一把成型的锅。样品锅使用精铁制成,开口24厘米,锅底平整光亮,锤印均匀。在使用土家特有的黄豆猪油开锅法之后,铁锅不沾也不呛,又因没有化学涂层,对身体健康还有好处。
技术问题攻克了,田欢还要时时考虑该怎么与师傅们沟通。师傅们在乡间打铁随意惯了,制作起来哪管设计、尺寸,标准,甚至对严格的规格加以抱怨“你这个娃子,为什么要为难我们呢?”面对良莠不齐尺寸各异的铁锅,田欢还是以鼓励为主,“做得很好,要是改进下就更好了”,田欢时常对师傅们这样说。师傅们也抹不开面,总会在制作时多注意些。
善用社交媒介 打开销售新思路
田欢在创业之初很难,东西做出来了,可是怎么卖出去呢?铺子要有开支,师傅要发工资。曾经连续8个月卖不出去任何东西,连师傅都劝:“我们工钱也不要你的了,你去好好找个工作吧。”田欢背着手工铁锅,找过代理,跑过展览,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最后之所以选择网络销售,田欢说:“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实在走投无路的田欢想到了现在受众最大的社交平台——微博。田欢跑到河边,用自家打的铁锅做主体,用家乡的自然风物做背景,拍摄了一组风格淳朴自然的写真拍上传到自己刚开通不久的微博帐号上。让田欢没想到的是,这组写真在网络上广受好评。受此启发,田欢开始陆续在微博平台上发布打铁的流程、场景以及家乡清秀的风光,微博粉丝也逐渐增长到11万。
有了关注度,自然也有人开始询问这样好的锅到底怎么买。于是田欢的“战场”由微博转移到了微信。田欢的第一个顾客就是这样诞生的。“卖出去的第一口锅是一个汤锅,卖了160元,只是成本价。做的东西能卖出去,就很有成就感了。买家还给我提了很多改进的意见,很感谢他。”现在的田欢仍对自己卖出的第一口锅记忆犹新。
好收益好待遇 务工青年返家乡
现在田欢的铁娃公社年售铁锅3000余口,年净利润30余万。公社里的师傅月收入可达万元,这对于世代务农的村民来说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面对这样好的待遇,不但村里的铁匠都参与了进来,原本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学习打铁手艺,目前已有10余名原本在外务工的青年回到家乡,加入田欢的“打铁行列”。村里90后小伙李和江也曾在外务工,在听说田欢搞起了铁娃公社并且效益很不错之后也动了心,辞掉在外的工作回到家乡。讲起田欢,李和江连连夸赞:“田欢是个很实在的人,对我也很好。我打不好东西,他也不说我,反而安慰我。”
与此同时,田欢父母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们由开始的不理解不赞同田欢打铁开铁匠铺,转变为支持和鼓励田欢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田欢的母亲甚至辞了职专门在家帮田欢开锅。
小有成果的田欢并不满足于此。“家家户户都要用锅,你想这个市场需求多大啊!”田欢对铁娃公社的未来前景还是很看好的。他认为在现在人们日益关注饮食健康的大环境下,市场每年消费1万口这种手工铁锅是不成问题的。同时田欢所制的铁锅普遍定价700~800元,对于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都是可以消费得起的。
另外,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铁娃公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产品的)工艺水平要提升,把锅越做越好,越做越精美;销售渠道还可以再拓宽,现在主要依靠社交社交平台来卖不太稳定”。为了进一步拓宽铁锅的销售渠道,田欢在未来打算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线上继续打理社交平台,同时增设淘宝购买渠道;线下增设地区代理,“还要多跑跑展览,继续扩大我们铁娃公社的知名度。”田欢说。
“利川的蓝天白云下,还有纯天然的食材、精致漂亮的竹器木器,这些东西都不应该埋没在山沟里。”思及未来,田欢充满了信心。
职场资讯推荐